每年11月,深圳便迎來「文化狂歡節」的讀書月。
今年深圳「讀書月」活動仍然是異采紛呈,尤其是24日舉辦的「深港地方史志研究成果交流暨展示會」,深港兩地文史學者薈萃鵬城,更引來廣泛注目。
本次活動以「滄海桑田,雙城輝映」為主題。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丘洪松專程蒞會致賀,來自香港地方志中心總編輯劉智鵬、副總編輯劉蜀永,香港珠海學院蕭國健教授,深圳文史學者陳林、尹昌龍、楊宏海等30多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同展示深港兩地史志研究成果,探討深港雙城故事,推動深港雙城融合發展。
楊宏海與廣東省人民政府方志辦副主任丘洪松(左二)、深圳市人民政府方志辦主任牛長濤在現場留影。
活動現場,展示了深港兩地史志研究成果,包括《深圳通史》、《深圳市志》、《深圳年鑑》、《深圳口述史》、《寶安縣誌》、《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以及《香港史讀本》、《新安舊境:南頭古城簡史》、《港深地名故事》等40本推薦書籍,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深港兩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
深圳文化學者楊宏海教授等著述的《深圳(龍崗)濱海客家圖文志》一書,入選此次深港史志成果交流展。在24日深港專家學術交流會上,楊宏海結合其文史研究的實踐,作了《在梳理中發現、在發現中構建》的專題發言。
楊宏海認為,地方文史研究,應該在原有基礎上梳理挖掘,從而作出理論探索。所謂梳理與挖掘,就是經過田野調查的實踐與文本閱讀,從而不斷去「發現」並構建新的觀點或理念。作為來自「山地客家」的客家人,楊宏海從客都梅州到濱海深圳後,從深圳客家人300多年的歷史上梳理挖掘,發現了「復界墾殖、九龍海戰、李朗開放、庚子首義、東縱抗日、蛇口試管」等六個重要時間節點和歷史事件,展示了包括客家人在內的深圳人民對中華民族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因而提出了「濱海客家」的理論構想,並與工作室團隊共同完成了這個科研課題。2022年由深圳出版社出版後,被推薦參加2023年慶祝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系列活動,並編制《濱海客家300年》專題展應邀到香港展覽。同年11月,香港舉行「我身邊的新安文化記憶」頒獎典禮,楊宏海與劉智鵬、劉蜀永、楊耀林等七位深港學者獲獎。
楊宏海向香港地方志中心總編輯劉智鵬(中)贈送《濱海客家》一書。
楊宏海指出,此書六個歷史事件,基本上都在原有史料的基礎上進行挖掘並有新的發現。比如「復界墾殖」,是除改革開放建設特區之外,是深圳史上最大的移民遷徙運動,產生了眾多的創業英雄。如建造全國最大圍屋之一的鶴湖新居與大萬世居的羅氏與曾氏。而在香港沙田建造的山廈圍,俗稱曾大屋,亦是深圳大萬世居後人仿照坪山祖屋建成的。客家遷徙運動,亦帶來了崇文重教的觀念,以及客家山歌、魚燈舞等客家「非遺」項目。
「九龍海戰」是深圳、香港軍民共同抗擊英國殖民主義者、打贏鴉片戰爭前哨戰的海戰。賴恩爵葆有愛國情懷,逝世前交帶子孫,待祖國收回香港時一定要告知他。1997年6月,散居在香港及各地的賴氏子孫趕回大鵬所城故居,掛上「香港回歸,還我祖願」紅牌匾,以告慰先祖。
「李朗開放」也是楊宏海的一個發現。西風東漸時,大批傳教士來到深圳,布吉李朗村成為客家人對外開放的「第一村」,興辦了第一所講客家話的大學。來自梅州的客家移民凌氏家族,因較早接受西學,整個家族先後共有30多人成為留學生,學成歸來後成為專業人士,令凌氏家族成為因讀書成才的「第一書香世家」。凌道揚作為林學泰斗,倡辦「中國植樹節」,又在退休後移居香港興辦教育,成為促成興辦香港中文大學的功臣。
「庚子首義」又稱「三洲田起義」,最早策劃於三洲田廖氏族人,起義前因廖氏族長擔心危險而反對,而改去鄰村今坪山區馬巒山馬欄頭祭旗舉事,推舉黃福為義軍元帥,將羅生(羅官榮)大屋作為起義軍指揮部。由於缺乏文史資料,過去包括在博物館介紹此事件時,一直語焉不詳甚至多有謬誤。故楊宏海多次建議要予糾正,希望坪山區將此革命遺址加於正名與保護。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與東江縱隊的努力下,將800多名文化名人、愛國民主人士及盟軍家屬從日寇剌刀下營救出來。其中經挖掘發現了不少新素材,如香港客家商人廖安祥的鼎力相助,曾生將軍為迎接文化名人所設的「狗肉宴」,詩人袁水拍獲救後創作的抗日歌謠,以及著名作家、書法家、時任文化部副部長茅盾破例給「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題字的佳話等等。
「蛇口試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事件。關於當事人袁庚本人,因其故鄉大鵬是多方言區,故不少資料都不知道他的籍貫。楊宏海經過到大鵬王母鄉水貝村考察,又到蛇口找袁庚當年屬下同事認證,得知袁庚祖先從江西吉安府濁水村遷來,袁庚姓歐陽,水貝村歐陽姓均是客家人。袁庚可以講包括客家話在內的多種方言。
楊宏海與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林、深圳市方志辦主任牛長濤親切交流。
楊宏海指出,深圳香港歷史上同屬新安縣,都是濱海地區,早在明代中葉,朝廷就有經略海洋的意識,此次研討會上,深圳市文史專家、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林提出,深港兩地學者可以攜手合作,在敦煌學、西藏學、徽州學之外,創建一個展現海洋意象的「新安學」。楊宏海對此建議頗為認同。回想1997年,因制訂深圳文化發展規劃,楊宏海到香港拜訪饒宗頤先生,請教文史研究與文化發展問題。饒宗頤先生當時語重心長地說,「深港兩地同根同源,兩地發展要齊頭並進」。因此,楊宏海認為,時至今日,深港兩地文史界合作交流時機已經成熟,兩地若能優勢互補,共同合作從事「新安學」的探索,對中國文化研究意義重大,必將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撰文: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