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嚴監管延續。根據同花順統計,年內至今有103家公司、股東或高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部分公司或實控人已多次被立案。從立案原因來看,逾八成因為信披違規,還有少數公司因內幕交易、短線交易等原因。從被立案的公司走勢來看,大多短期股價下跌。
*ST鵬博11月18日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此外,公司接到實際控制人楊學平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公司首次被立案調查。去年7月,*ST鵬博和公司實控人楊學平也曾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並於今年8月收到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和重大合同,以及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公司被罰款1000萬元,楊學平除了被罰款1500萬元外,還被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與*ST鵬博類似的是中青寶。中青寶10月29日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李瑞傑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公司表示,本次立案原因與前期張雲霞被立案調查的原因系同一事項,不存在新增涉嫌違法違規事項的情形。
此前的8月9日,中青寶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張雲霞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張雲霞進行立案。
在金融嚴監管的背景下,多家上市券商也被立案調查,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東吳證券等。4月12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兩家券商因參與中核鈦白實控人違規定增套利,被證監會立案調查。4月19日,兩家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前者被罰沒2516萬元,後者被罰沒776萬元。
4月,東吳證券公告稱,因公司涉嫌國美通訊、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公司被證監會立案。7個月後立案調查結束。根據調查結果,證監會擬對東吳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同時罰沒金額合計超過1300萬元;對簽字的4位保薦代表人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70萬元不等的罰款。
如何看待被立案一事對相關公司的影響?深圳一家券商分析師指出,「被立案調查的公司或個人大多數都會被處以責令改正、罰款等行政處罰,少數嚴重的可能涉及刑事處罰,其未來的重組、再融資等將受到影響。從股價表現來看,一旦遭到立案調查,這類公司短期大多下跌,投資者應主動迴避。」
上海一位證券維權律師對記者表示,被立案調查的公司在被行政處罰後,可能還面臨被投資者索賠的風險。根據《證券法》等規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人員及其中介機構因虛假陳述等證券欺詐行為導致證券投資者權益受損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權益受損的投資者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金融街論壇上再次強調嚴監管,進一步塑造良好市場生態。他指出,落實監管要「長牙帶刺」、有稜有角的要求,嚴懲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違規減持等行為,切實維護市場「三公」。(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